環境部發布「自願性產品碳足跡核定標示及管理辦法」及修正「溫室氣體認證機構及查驗機構管理辦法」部分條文 有效管理 帶動低碳生產 為鼓勵並管理產品碳足跡計算及標示,環境部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於19日發布「自願性產品碳足跡核定標示及管理辦法」及修正「溫室氣體認證機構及查驗機構管理辦法」部分條文,讓產品製造、輸入或販賣業者從產品製程及供應鏈掌握碳排放量並有一致性計算及揭露,提供民眾消費參考,進而帶動產品綠色設計及低碳生產,促進溫室氣體減量。 環境部表示,我國推動產品碳足跡標示行之有年,目前市面上有效碳足跡標籤636件,... ESG 低碳生產 新聞分享 氣候變遷因應法 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認證機構及查驗機構管理辦法 碳盤查 碳足跡 綠色設計 自願性產品碳足跡核定標示及管理辦法
遠離漂綠:永續揭露 A 到 A+/找出疑點 永續報告盯兩關鍵 永續示意圖。 路透 今年起,資本額在20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也要加入編寫永續報告書的行列了。面對每年市面上將誕生多達1,800多本的永續報告書,一般讀者在茫茫字海中,該怎麼找出重點,同時看出「漂綠容疑點」呢?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是國內著名的ESG專家,也時常擔任各大ESG獎項評審。她說,每回拿到一本永續報告書,她會先看兩個重點,一個是這家公司篩選了哪些重大主題,其次是這家公司是按照... ESG GRI IFRS SASB TCFD 新聞分享 永續報告書 永續報導準則 碳盤查
擴大盤查助減碳 環境部公告「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 碳盤查是減碳的基本功,環境部去年底公布提高2030年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同時,也宣布將擴大盤查,從原本能源、製造部門擴大到住商及運輸部門,結合各項輔導措施及深度節能,加速加大減碳力道。環境部表示,「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經預告、研商,參採各界意見後,今天正式公告上路。自115年起,包括用電量高、用油或其他化石燃料多之服務業、運輸業、醫療院所、大專校院及中小型製造業等,應於每年4月3... ESG 新聞分享 碳盤查 碳盤查報告書
環境部公告「禁止或限制製造、輸入、輸出、販賣、使用或排放之氫氟碳化物種類」及發布「氫氟碳化物管理辦法」以接軌國際公約 上一頁 下一頁 為接軌國際環保公約蒙特婁議定書「吉佳利修正案」新增納管高溫暖化潛勢物質「氫氟碳化物(HFCs)」,環境部於今(114)年2月25日公告「禁止或限制製造、輸入、輸出、販賣、使用或排放之氫氟碳化物種類」及發布「氫氟碳化物管理辦法」,於114年7月1日起,列管18種氫氟碳化物純物質及其混合物,須取得核准始得輸入或輸出,並於115年起凍結氫氟碳化物消費量,自118年起分階段削減消費... 新聞分享
台達內部碳定價心法 聚焦趨勢 台達12日發表《台達電子內部碳定價報告書》,由副總裁暨永續長周志宏(右)與永續發展部經理楊曼瑜(左)分享公司內部碳定價實務。(台達提供/王玉樹台北傳真) 面對台灣即將收取碳費、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法規變化,台達以內部碳定價作為推動淨零策略與碳管理的重要工具,12日正式發表《台達電子內部碳定價報告書》,將這幾年推廣實務經驗編撰成電子版專書,分享全球碳費發展趨勢、當前內部碳定價的各式應用、關... 新聞分享
為什麼微軟要把35萬噸二氧化碳丟到海裡?海洋承受得住嗎? 在全球致力於減少碳排放的背景下,許多企業和組織正在探索創新的碳捕捉與封存技術。近期,微軟宣布計劃將35萬噸二氧化碳注入海洋,以期達到碳中和目標。然而,這項計劃引發了關於海洋承載能力和環境影響的廣泛討論。 以下影片深入探討了微軟的這項碳封存計劃,分析其可能的環境影響,以及海洋在應對大量二氧化碳注入方面的能力。影片提供了專家的觀點,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此類碳減排策略的潛在利弊。 來源出處: 為什麼微軟... 新聞分享
低碳建築綠色競爭力!兩大建築規範來了 台灣邁向淨零之路 為了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建築業如何轉型為節能減碳已成現在進行式。 (潘重安/攝) 台灣真的愈來愈熱了。中央氣象署表示,2024年9~11月的台灣平均氣溫明顯偏暖,創下1951年以來秋季最高平均氣溫紀錄。氣候暖化的趨勢無庸置疑,但你知道你住的房子,上班的辦公大樓,其實也是環境變遷的殺手之一? 2022年,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ESG 低碳建材 低碳建築 全球暖化 建築效能 新聞分享 淨零排放 綠色競爭力
全球暖化加速!今年地球增溫超過1.5度 鄭明典警告:2050防線被突破了 隨著科技愈來愈發達,工業活動持續排碳,導致全球暖化加速,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今(10)日發文警告,相較於工業革命,今年地球年平均氣溫即將超越1.5度,增溫越高,潛在的氣候變遷衝擊越大,增溫超越1.5℃的確是個警訊。代表著「情況更不樂觀,更要加強減碳的努力。」 / ▲今年地球年平均氣溫即將超越1.5度,增溫越高,潛在的氣候變遷衝擊越大,增溫超越1.5℃的確是個警訊。(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 鄭明典... ESG 全球暖化 新聞分享
2026 CBAM開徵碳稅衝擊!台灣「製造島」面臨危機? 台灣引人為傲的製造業奇蹟,可能會因「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而殞落?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正在發生的事情。要進行減碳,不知從何做起;想做碳盤查,沒有經費;減碳做不夠,歐美客戶馬上抽單……。環境部長彭啓明拋出2032年減碳40%的目標,棍棒有了,但胡蘿蔔在哪裡? 一場衝擊製造競爭力的危機,正在台灣各處引爆! 導火線,是去年10月開始試行、將屆滿一週年的 歐盟 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遠... CBAM ESG 新聞分享 碳稅
全球去年碳排571億噸 增幅新高 聯合國碳排報告 製表/國際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廿四日發布年度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強調各國政府若不採取進一步行動削減導致全球暖化的排放量,至二一○○年,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前水準升高攝氏三點一度,這將比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定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內的目標超出一倍多。 此外,中國大陸、美國及印度仍為排放量全球前三大,其中印度去年較前年增排百分之六點一、中國增排百分之... 新聞分享
碳權交易啟動 中鋼、台北101專案上架 最高每噸4000元 環境部已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授權,以及金管會的指定下,正式委託台灣碳權交易所辦理國內額度交易及拍賣事宜,目前已有6案定價交易案於交易平台上架。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 碳費 費率日前拍板,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若企業選擇最高標準的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優惠費率A方案50元,或B方案100元;碳費明年五月底前試申報,後年正式收費。至於減量 額度 (碳權)部分,... ESG 新聞 新聞分享 碳權
買碳權也會花冤枉錢? 環團辦講座呼籲重視碳交易的漂綠風險 台灣碳權交易所這個月揭牌滿一年,下個月即將開賣首批本土碳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22日舉辦「什麼是『好的碳權」』?碳權品質停看聽」講座,指出品質不良的碳權,恐讓業者花了冤枉錢。環境部表示,為避免碳權漂綠,下月底將訂定「碳中和宣告指引」提供業界參考,未遵循的企業有可能違反《公平交易法》而遭處分。 台灣碳交易制度逐步到位, 目前碳權交易所已有6項國外減量專案上架, 最快下月也會有國內碳權登場。 資... ESG 新聞 新聞分享 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