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碳邊境調整「台版CBAM」2026年上路 首波列管水泥業六大產品名單出爐

2025-07-28【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https://e-info.org.tw/node/241805

台灣版CBAM即將上路,為進口產品進行碳邊境調整。環境部24日說明,優先推動水泥及鋼鐵產品,預計明(2026)年上半年完備法規之後正式啟動「試申報」,未來進口商必須申報列管產品的碳含量。目前確定列管的產品包含水泥熟料、白色卜特蘭水泥、其他卜特蘭水泥、鋁質水泥、其他水硬性水泥、經鍛燒高嶺土/其他高嶺土質黏土等六項水泥製品,鋼鐵業產品則將在今年10月底前確認公布。


  國內卜特蘭水泥產品示意圖。圖片來源:經濟部標檢局

  

2026年台版CBAM上路 水泥產品列管首波名單出爐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成為國際趨勢,環境部研擬台版CBAM機制,首波聚焦在水泥與鋼鐵產品。環境部24日宣布,明(2026)年將邁入「台版CBAM元年」,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備子法與相關準則、指引,正式啟動試申報,進口商必須於2027年第一季申報前一年納管產品碳排放量。

環境部氣候署長蔡玲儀說明,環境部今年召開專家諮詢會議,邀請水泥、鋼鐵業研商產品碳排放量試申報,和水泥公會討論後決定比照歐盟CBAM,列管水泥熟料、白色卜特蘭水泥、其他卜特蘭水泥、鋁質水泥、其他水硬性水泥、經鍛燒高嶺土/其他高嶺土質黏土等六項產品。後續將由水泥公會提供國內產品碳排放強度資訊、建立進口產品試申報制度,計算方式與產品邊界也會比照歐盟規則。

另一焦點是鋼鐵業,蔡玲儀表示,預計7月底會和鋼鐵公會展開溝通協調,10月底前提出列管產品名單。但由於鋼鐵產品太繁多,上下游涵蓋廣泛,不排除採取分階段列管方式,以關注產品優先列管。

  台版CBAM試申報制度規劃。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CBAM不是「碳關稅」 邊境調整是什麼? 

國際減碳趨勢之下,「碳定價」是公認有效促進減碳的工具,全球已有80個國家實施碳定價。但碳定價卻可能導致「碳洩露」,也就是被課徵的對象選擇外移到別的國家繼續生產。為了避免碳洩露,各國的應對方案是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關注進口產品的碳含量。

歐盟自2023年發布CBAM,至今國際陸續釋出各式碳邊境調整機制。歐盟今年又更新發布CBAM簡化措施,預計9月開放單一進口商進口50公噸重以下產品可豁免;7月也提出擴大涵蓋範圍至下游產品等草案,引發國際關注。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多次與歐盟交涉,向國人說明可能的對台影響。她指出,由於歐盟的課徵對象為進口商,台灣的單一企業產品可能不到50噸,但由同一個進口商,就可能超過門檻,不過這類情況目前還難以統計;此外,擴大下游產品也可能影響台灣的下游鋁或鋼鐵產品等,有待觀察。

施文真也表示,台灣碳費確定可以抵扣歐盟CBAM,但抵多少還要確認。歐盟現正制定一套抵扣的子法,大約年底會知道適用全球的一般性抵扣規則。


  氣候署長蔡玲儀說明台版CBAM機制。攝影:李蘇竣

  

英國今年4月也發布英國CBAM草案,我國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環境部及經濟部參與研商溝通。蔡玲儀表示,目前確定其方向同樣可扣減在出口國被課徵的碳價。此外,美國也提出「外國污染費用法( FPFA)」草案,向碳排強度較高的進口產品徵收費用,目前草案仍在審議中,要密切觀察。

施文真日前向《環境資訊中心》說明,CBAM過去俗稱「碳關稅」其實不太正確,因為關稅只針對進口商品,可能構成貿易障礙,而邊境調整則是平衡本國產品與進口的公平貿易機制。換句話說,CBAM就是讓進口產品承擔與本國同樣的成本,本國產品要繳貨物稅、進口同樣產品也要繳貨物稅;本國有徵收碳費等碳定價的產品,進口也要承擔碳定價。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1. 碳邊境調整「台版CBAM」2026年上路 首波列管水泥業六大產品名單出爐 -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1140728



登入 發表評論
吃蘋果還要摳貼紙好煩?民眾支持但澳洲水果貼紙禁令仍卡關
2025-07-20【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 編譯;陳文姿 審校】hhttps://e-info.org.tw/node/24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