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微軟要把35萬噸二氧化碳丟到海裡?海洋承受得住嗎? 在全球致力於減少碳排放的背景下,許多企業和組織正在探索創新的碳捕捉與封存技術。近期,微軟宣布計劃將35萬噸二氧化碳注入海洋,以期達到碳中和目標。然而,這項計劃引發了關於海洋承載能力和環境影響的廣泛討論。 以下影片深入探討了微軟的這項碳封存計劃,分析其可能的環境影響,以及海洋在應對大量二氧化碳注入方面的能力。影片提供了專家的觀點,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此類碳減排策略的潛在利弊。 來源出處: 為什麼微軟... 新聞分享
低碳建築綠色競爭力!兩大建築規範來了 台灣邁向淨零之路 為了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建築業如何轉型為節能減碳已成現在進行式。 (潘重安/攝) 台灣真的愈來愈熱了。中央氣象署表示,2024年9~11月的台灣平均氣溫明顯偏暖,創下1951年以來秋季最高平均氣溫紀錄。氣候暖化的趨勢無庸置疑,但你知道你住的房子,上班的辦公大樓,其實也是環境變遷的殺手之一? 2022年,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ESG 低碳建材 低碳建築 全球暖化 建築效能 新聞分享 淨零排放 綠色競爭力
全球暖化加速!今年地球增溫超過1.5度 鄭明典警告:2050防線被突破了 隨著科技愈來愈發達,工業活動持續排碳,導致全球暖化加速,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今(10)日發文警告,相較於工業革命,今年地球年平均氣溫即將超越1.5度,增溫越高,潛在的氣候變遷衝擊越大,增溫超越1.5℃的確是個警訊。代表著「情況更不樂觀,更要加強減碳的努力。」 / ▲今年地球年平均氣溫即將超越1.5度,增溫越高,潛在的氣候變遷衝擊越大,增溫超越1.5℃的確是個警訊。(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 鄭明典... ESG 全球暖化 新聞分享
2026 CBAM開徵碳稅衝擊!台灣「製造島」面臨危機? 台灣引人為傲的製造業奇蹟,可能會因「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而殞落?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正在發生的事情。要進行減碳,不知從何做起;想做碳盤查,沒有經費;減碳做不夠,歐美客戶馬上抽單……。環境部長彭啓明拋出2032年減碳40%的目標,棍棒有了,但胡蘿蔔在哪裡? 一場衝擊製造競爭力的危機,正在台灣各處引爆! 導火線,是去年10月開始試行、將屆滿一週年的 歐盟 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遠... CBAM ESG 新聞分享 碳稅
全球去年碳排571億噸 增幅新高 聯合國碳排報告 製表/國際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廿四日發布年度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強調各國政府若不採取進一步行動削減導致全球暖化的排放量,至二一○○年,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前水準升高攝氏三點一度,這將比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定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內的目標超出一倍多。 此外,中國大陸、美國及印度仍為排放量全球前三大,其中印度去年較前年增排百分之六點一、中國增排百分之... 新聞分享
碳權交易啟動 中鋼、台北101專案上架 最高每噸4000元 環境部已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授權,以及金管會的指定下,正式委託台灣碳權交易所辦理國內額度交易及拍賣事宜,目前已有6案定價交易案於交易平台上架。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 碳費 費率日前拍板,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若企業選擇最高標準的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優惠費率A方案50元,或B方案100元;碳費明年五月底前試申報,後年正式收費。至於減量 額度 (碳權)部分,... ESG 新聞 新聞分享 碳權
買碳權也會花冤枉錢? 環團辦講座呼籲重視碳交易的漂綠風險 台灣碳權交易所這個月揭牌滿一年,下個月即將開賣首批本土碳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22日舉辦「什麼是『好的碳權」』?碳權品質停看聽」講座,指出品質不良的碳權,恐讓業者花了冤枉錢。環境部表示,為避免碳權漂綠,下月底將訂定「碳中和宣告指引」提供業界參考,未遵循的企業有可能違反《公平交易法》而遭處分。 台灣碳交易制度逐步到位, 目前碳權交易所已有6項國外減量專案上架, 最快下月也會有國內碳權登場。 資... ESG 新聞 新聞分享 碳權
企業賣碳權 須繳交營業稅5% 【本報台北訊】國內碳權交易法規完備,碳交所預計9月底、10月初上架首批國內碳權。財政部賦稅署昨日說明,賣方在碳交所平台出售碳權給買方,應按銷售額開立發票交給買方,並由賣方代徵代繳5%營業稅。 環境部7月發布《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已於8月15日上路,規範國內碳權的移轉方式、帳戶開立、手續費等規定,完備國內碳權交易法規,環境部正與碳交所討論授權及委託等細節。 進項發票 可扣抵銷項... ESG 新聞 新聞分享 碳費
加收碳費 鋼筋廠開第一槍 環境部預計2025年起徵收碳費,不過已有鋼筋廠超前部署向客戶預告明年出貨的鋼筋將加收碳費。圖/工商時報資料照片 環境部預計2025年起徵收碳費,不過已有鋼筋廠超前部署,南部鋼筋廠協勝發就通知客戶,本周起新接、將於明年出貨的新訂單要收附加碳費,每噸收150元、多退少補。據了解,另一鋼筋廠威致也將跟進。 業者透露,其實不少鋼筋廠在今年二、三季就已向直接客戶或盤商預告明年出貨的鋼筋將加收碳費,因應202... 新聞 新聞分享 碳費